在创赛之初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自己的团队。
千万不要等待,不要有等自己更牛逼一点再找有能力的队友的思想。
我参加了很多比赛,但是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比赛的要求不同、评分不同、比赛形式不同。
比赛不是靠一个人的精力能够完全了解清楚的,你学习能力再强,提升能力提升得再快,能保证比别人一个团队提升得快吗?
举一个反面例子
我大学里面有个好朋友,他就是属于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那一类人,他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足够强的能力就组建团队,聚在一起的一群人也会没什么能力,是一群乌合之众。后来他就自己先提升专业能力,到后面我在比赛中遇到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需要靠他帮我解决,我们团队都解决不了。到大三的时候,他组了个团队,成员都是我们学校里面比较有能力的人,大家都说实验室里面出了艘“银河战舰”,最后结果却是他们过了校赛,但是排名不是很高,项目有很多问题要修改,他们团队讨论来讨论去结果谁都不服谁,团队直接进入“摆烂”状态,省赛直接被刷掉。
个人是微弱的,整体才是力量
所以,先组好团队,只要团队成员愿意出力,交给任务能去完成,你的团队就是好团队了。
最终经过几次比赛的锻炼,你们就能“同舟共济,风雨兼程”了。
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娃娃。
2.创赛需要一点“乌托邦” 创赛比什么?比的就是创意。
不要觉得你们迸发不出创意,身为大学生的你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时期,像很多评委都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很久了,他们对生活的关注远不如你们。
你们的一点小创意在他们看来都有可能是大创新。
我们要怎么抓住创意的“小尾巴”呢?
让生活多点“乌托邦”。
大一的时候我和我们的队员吃饭,在饭桌上,一位队员说有个团队做了一个插板就获得了国奖,我们全部都感到吃惊,做这种简单的东西也能获得国奖吗?然后我们就去赛事官网看这个项目的参赛视频,发现他们的插板比市场上的插板有一个小创新,只是解决了一点生活中的小问题。
我们团队就开始讨论,有人喜欢滑板,但是不想自己滑,他说可以做类似平衡车一样的电动滑板,有人觉得每学期开学拉行李太累,并且行李箱在宿舍很占空间,宿舍大部分面积都被行李箱占据,应该设计一个可以智能跟随的折叠行李箱,还有人觉得给书包加一个太阳能发电板,这样就可以随时给手机充电等。
还谈到了以后参加比赛拿一些奖,毕业后怎么把项目商业落地,怎么分配公司股份和职位。最后我就把他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大家都看见自己的想法能够受到重视,越说越起劲。
虽然有些项目没有去做,因为有的想法太超前实在做不出来,有的想法根本就像在吹牛不切合实际(比如我们团队有个“天才”提出可以做太阳能智能台灯,这样只要有阳光,人类就会有光源,简直是普罗米修斯转世)。
但是我们团队都鼓励大家说想法,以至于学校的小记者来采访我们团队后,回去写的采访稿标题就叫——一个“乌托邦”式的团队。
请相信你们自己的创意。那是你们智慧的结晶,还要注意把创意记录下来,因为创意总是是一闪而逝,不要觉得这个实现不了就不去记录,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你现在不记录,以后再去抓创意的“小尾巴”可就难了。
后面我还跟学弟说了很多,比如:商业计划书、PPT制作、指导老师的选择、演讲人的培养等。
共以下 1 个回答
在创赛之初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自己的团队。
千万不要等待,不要有等自己更牛逼一点再找有能力的队友的思想。
我参加了很多比赛,但是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比赛的要求不同、评分不同、比赛形式不同。
比赛不是靠一个人的精力能够完全了解清楚的,你学习能力再强,提升能力提升得再快,能保证比别人一个团队提升得快吗?
举一个反面例子
我大学里面有个好朋友,他就是属于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那一类人,他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足够强的能力就组建团队,聚在一起的一群人也会没什么能力,是一群乌合之众。后来他就自己先提升专业能力,到后面我在比赛中遇到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需要靠他帮我解决,我们团队都解决不了。到大三的时候,他组了个团队,成员都是我们学校里面比较有能力的人,大家都说实验室里面出了艘“银河战舰”,最后结果却是他们过了校赛,但是排名不是很高,项目有很多问题要修改,他们团队讨论来讨论去结果谁都不服谁,团队直接进入“摆烂”状态,省赛直接被刷掉。
个人是微弱的,整体才是力量
所以,先组好团队,只要团队成员愿意出力,交给任务能去完成,你的团队就是好团队了。
最终经过几次比赛的锻炼,你们就能“同舟共济,风雨兼程”了。
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娃娃。
2.创赛需要一点“乌托邦”
创赛比什么?比的就是创意。
不要觉得你们迸发不出创意,身为大学生的你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时期,像很多评委都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很久了,他们对生活的关注远不如你们。
你们的一点小创意在他们看来都有可能是大创新。
我们要怎么抓住创意的“小尾巴”呢?
让生活多点“乌托邦”。
大一的时候我和我们的队员吃饭,在饭桌上,一位队员说有个团队做了一个插板就获得了国奖,我们全部都感到吃惊,做这种简单的东西也能获得国奖吗?然后我们就去赛事官网看这个项目的参赛视频,发现他们的插板比市场上的插板有一个小创新,只是解决了一点生活中的小问题。
我们团队就开始讨论,有人喜欢滑板,但是不想自己滑,他说可以做类似平衡车一样的电动滑板,有人觉得每学期开学拉行李太累,并且行李箱在宿舍很占空间,宿舍大部分面积都被行李箱占据,应该设计一个可以智能跟随的折叠行李箱,还有人觉得给书包加一个太阳能发电板,这样就可以随时给手机充电等。
还谈到了以后参加比赛拿一些奖,毕业后怎么把项目商业落地,怎么分配公司股份和职位。最后我就把他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大家都看见自己的想法能够受到重视,越说越起劲。
虽然有些项目没有去做,因为有的想法太超前实在做不出来,有的想法根本就像在吹牛不切合实际(比如我们团队有个“天才”提出可以做太阳能智能台灯,这样只要有阳光,人类就会有光源,简直是普罗米修斯转世)。
但是我们团队都鼓励大家说想法,以至于学校的小记者来采访我们团队后,回去写的采访稿标题就叫——一个“乌托邦”式的团队。
请相信你们自己的创意。那是你们智慧的结晶,还要注意把创意记录下来,因为创意总是是一闪而逝,不要觉得这个实现不了就不去记录,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你现在不记录,以后再去抓创意的“小尾巴”可就难了。
后面我还跟学弟说了很多,比如:商业计划书、PPT制作、指导老师的选择、演讲人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