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简介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当下,视觉艺术已成为跨文化交流与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全国在校大学生作为富有创新精神与时代敏感度的群体,承载着推动视觉艺术发展的潜力。举办“香港视觉艺术奖”比赛,旨在汇聚全国大学生的创意力量,打破艺术边界,搭建一个多元、开放的视觉艺术创作与交流平台,挖掘优秀艺术人才,展现当代大学生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艺术诠释,促进视觉艺术领域的蓬勃发展。
二、大赛目的
- 为大学生搭建数字设计展示平台,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 促进数字设计领域交流,加强高校间设计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 挖掘具有潜力的数字设计作品和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 承办单位:创赛云平台、掌上艺赛
- 合作媒体:国际报道、国际快讯、全球教育网、中国教育网、中国设计之窗、百度新闻、搜狐新闻、中华网、中国设计在线、国际日报、码头征集网、行先生网、设计赛网
四、赛制时间
- 第一季征稿
- 作品提交时间:2025年7月17日——2025年10月15日
- 评审时间:2025年10月16日——2025年10月28日
- 获奖公布:2025年10月29日
- 权益邮寄:2025年11月
赛季奖项权益邮寄具体时间查看官网公告
- 第二季征稿
- 作品提交时间:2025年12月1日——2026年3月16日
- 评审时间:2026年3月17日——2026年3月30日
- 获奖公布:2026年3月31日
- 权益邮寄:2026年4月
赛季奖项权益邮寄具体时间查看官网公告。
赛事总奖项待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并开放申请,具体时间查看官网公告。
五、大赛赛道
1. 命题创作方向(视觉传达)
- 两岸非遗新韵
两岸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本创作方向旨在鼓励参赛者挖掘两岸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展现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全新魅力与价值,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赋予非遗新的时代韵味。
创作角度
技艺融合创新:探索两岸不同非遗技艺的结合点,如将台湾交趾陶的色彩与造型特点,与大陆景德镇陶瓷的精湛工艺相融合,创作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具现代审美的陶瓷作品。通过图形、色彩和材质的巧妙搭配,展示这种创新融合后的独特魅力,体现两岸非遗在技艺层面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新趋势。
文化故事新编:选取两岸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背后的故事,进行重新演绎和讲述。比如以闽台地区都有的妈祖信俗为蓝本,结合现代叙事方式和视觉元素,创作系列插画或动画,展现妈祖文化在两岸传承过程中的异同,以及其在当代社会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以新的文化故事传递非遗的内涵。
应用场景拓展:思考两岸非遗在现代生活场景中的新应用。例如,将台湾的歌仔戏与大陆的皮影戏元素融入到舞台服装设计中,用于现代戏剧演出;或者把两岸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木雕、砖雕元素运用到现代室内装饰设计里,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生活空间,通过新的应用场景,让非遗走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 科技与文化交织
在当今时代,科技与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一创作方向鼓励参赛者深入思考科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AI创作工具展现文化的魅力,同时让文化为科技注入人文内涵,创作出体现两者深度融合的作品。
创作角度
数字文化遗产:利用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展示。比如,通过数字技术,重现古老的敦煌壁画场景,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壁画的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创作相关的交互界面、宣传海报或动画视频,展示数字技术如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带来新的可能。
智能文化体验: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个性化的文化体验产品。例如,开发一款基于AI的文化艺术推荐APP,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浏览历史,精准推送相关的艺术展览、文化活动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生成专属的参观路线。围绕这一产品的界面设计、品牌形象推广等进行创作,体现科技如何提升人们获取文化资源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程度。
科技文化共生的未来愿景:发挥想象力,描绘科技与文化深度交织的未来世界景象。可以创作科幻风格的插画或概念视频,展示未来城市中,文化艺术作品借助高科技材料和展示方式呈现出的奇幻效果,如建筑外墙的动态文化投影、可穿戴设备上实时呈现的文化符号等,传达对科技与文化共同塑造美好未来的展望。
2. 非命题创作方向
不限主题、作品类型
六、参赛对象
以单人或团队的形式,可以是个人、设计师、设计机构、院校、设计团队及企业单位。指导老师最多一名,团队参赛每组最多3名参赛者(含3名)。
本届大赛设定参赛赛区如下
亚太赛区:中国、韩国、日本、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
欧美赛区: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
本届大赛分组如下:
院校组:25周岁以下,目前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职校生。
专业组:设计爱好者或在职设计师、艺术从业者、设计从业者、设计机构、企业。
七、参赛作品要求
1. 作品类型
(1) 命题创作赛道
视觉设计:logo设计、字体设计、色彩系统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插画设计、信息图表设计、科普长图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画册设计、网页设计(JPG)、UI/UX设计、Banner设计、APP界面设计、游戏界面设计、图标设计、动态平面设计
(2) 非命题创作赛道
a.视觉设计:logo设计、字体设计、色彩系统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插画设计、信息图表设计、科普长图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画册设计、网页设计(JPG)、UI/UX设计、Banner设计、APP界面设计、游戏界面设计、图标设计、动态平面设计
b.空间设计:室内设计、空间设计、舞台美术设计、景观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橱窗设计、建筑设计、虚拟空间设计、元宇宙场景设计
c.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家居设计、文化产品设计、玩具设计、户外装备设计、餐具设计、装置设计
d.媒体设计:短视频、摄影/摄像、影视片头设计、广告特效设计、UI动效设计、MG动画、新媒体艺术装置、网页交互表现(HTML)、交互式广告
e.传统艺术:书法创作、篆刻艺术、国画、水墨实验艺术、版画、剪纸、壁画、漆画、陶瓷、刺绣、雕刻、折纸艺术、传统纹样
f.新技术设计:虚拟现实艺术(VR)、增强现实艺术(AR)、混合现实艺术(MR)、交互式投影艺术、3D打印艺术、数字雕塑
g.时尚设计:服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配饰设计、面料设计
h.AIGC:AIGC绘画、AIGC视频、AIGC数字人、AIGC建模、AIGC动画、AI视频合成、AIGC摄影、AIGC虚拟角色、AIGC场景、AIGC广告、AIGC UI设计、AIGC建筑设计
i.交互影像设计: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观众与影像之间的互动,例如通过触摸、手势、声音等方式控制影像内容的变化,创造独特的互动体验。
2. 创作要求
命题赛道作品需紧扣主题,充分展现参赛者的创新思维、艺术技巧和独特视角,鼓励在作品中体现对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思考。
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为参赛者本人或团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未在其他公开赛事中获奖或公开发表,严禁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若作品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参赛者需确保已获得合法授权。
海报、插画、字体设计、信息图表等平面作品提交高清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格式为JPG/PNG,大小不超过10MB;动态平面设计作品提交MP4格式视频,大小不超过100MB。
八、打卡活动
在平台内进行打卡,分享参赛设计心得,每月组委会评选出优秀打卡作品可参与赛事专访并获得其他额外权益,详见打卡活动页面。
九、奖项设置
1. 院校组奖项
金奖、银奖、铜奖若干名。
2. 专业组奖项
金奖、银奖、铜奖若干名。
3. 打卡活动奖项
积极参与赛事打卡活动,具体活动详情见附件。
4. 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赛事结束后根据指导学生获得奖项数量、参赛人数综合评选出。
5. 优秀组织奖
单位/院校组织投递30件(含)以上作品参加比赛可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誉证书。
获奖比例不预设,由大赛评委会根据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情况,评审时进行设定。
十、注意事项
- 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存在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如发现违规,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追回已颁发的奖项与荣誉,相关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 参赛者需保证提交的个人信息真实有效,因信息不实导致的任何问题,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 大赛主办方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展示、出版等非商业用途使用,不再另行通知与支付费用。在使用过程中,将尊重参赛者的署名权。
十一、联系我们
- 主办方邮箱:hk@hkvaa.hk
- 参赛咨询:扫码添加工作人员
- 赛事交流群:QQ群828575538
- 参赛报名入口
PC端:
https://www.chuangsaiyun.com/#/diy?id=109
h5:
https://m.chuangsaiyun.com/h5/index.html?i=2#/diy/diy/index?id=222
小程序: